您的位置: 首頁 >互聯(lián)網 >

為什么強迫蘋果打破iPhone的安全是個壞主意

2022-06-17 08:47:21 編輯:幸媛華 來源:
導讀 人們普遍認為,當有理由相信信息可以用來阻止恐怖襲擊時,政府應該能夠迫使公司交出它所擁有的信息。然而,這并不是蘋果公司和司法部之間目

人們普遍認為,當有理由相信信息可以用來阻止恐怖襲擊時,政府應該能夠迫使公司交出它所擁有的信息。然而,這并不是蘋果公司和司法部之間目前的爭端所在。政府要求蘋果公司削弱隱私保護,該公司多年來一直在開發(fā)和完善軟件,以擊敗這種保護。我只是想知道在2015年10月19日到2015年12月2日之間,恐怖分子的iPhone上是否添加了有用的信息。

蘋果聲稱,如果政府沒有迅速采取行動,這些信息可能已經被找回。襲擊發(fā)生后不久,F(xiàn)BI要求該恐怖分子的雇主、手機的所有者圣貝納迪諾縣(San Bernardino County)重置該恐怖分子的iCloud密碼,以便FBI能夠進入他的iCloud賬戶。這讓他們能夠訪問他在10月份進行的最后一次iCloud備份,但它阻止了對更近期信息的自動備份,可能是因為手機仍在使用舊的iCloud密碼。(聯(lián)邦調查局現(xiàn)在表示,恐怖分子可能在10月19日之后禁用了自動備份,但這只是猜測。)

數(shù)據(jù)安全就像一場永遠不會結束的馬拉松。數(shù)據(jù)安全開發(fā)人員不斷地工作以領先于數(shù)據(jù)竊賊一步。數(shù)據(jù)盜竊者總是試圖迎頭趕上,有時還會成功。如果我們作為消費者想要我們可以依賴的數(shù)據(jù)安全,那么重要的是我們允許安全開發(fā)人員繼續(xù)前進,以便他們能夠保持領先于數(shù)據(jù)竊賊。

蘋果等公司有權設計產品,使未經授權的人盡可能難以訪問用戶的私人信息,消費者有權購買這些產品。當消費者購買不安全的產品時,他們就成了身份盜竊的目標。一旦壞人進入你的賬戶,他們可能會使用你的信用卡,在時冒充你——甚至敲詐你。不尊重公民隱私權的政府往往也不尊重其他基本權利。蘇聯(lián)招募了一些人來觀察和報道那些表達反政府情緒的鄰居、朋友甚至家人。

政府聲稱,它只是要求蘋果公司幫助它從一部iPhone上獲取信息。它還堅稱,這樣做不會給蘋果帶來不合理的負擔。這些論點似是而非。

正如蘋果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蒂姆·庫克在信中所解釋的,政府要求蘋果公司發(fā)明一種后門解決方案,可以用來破解其他iphone的安全問題。正如iOS安全專家喬納森?茲阿爾斯基(Jonathan Zdziarski)所指出的,這個后門必須像其他任何新產品一樣經過測試和記錄。法院可能會要求蘋果公司證明新軟件能夠實現(xiàn)蘋果公司所宣稱的功能。這可能涉及向法院提供一份供獨立檢驗的副本。雖然政府承諾只在一款iPhone上使用后門解決方案,但蘋果報告稱,“全國各地的執(zhí)法人員已經表示,如果FBI打贏這場官司,他們希望蘋果解鎖數(shù)百部iPhone。”“請記住,法院在做出新裁決時往往依賴先例。在政府的要求下為iPhone開發(fā)后門可能會打開一個潘多拉的盒子。

政府認為迫使蘋果破解iPhone的安全性并不會給蘋果帶來不合理的負擔,這種觀點是愚蠢的。政府的理由是,既然蘋果定期開發(fā)手機軟件,而且政府愿意補償蘋果的努力,那么要求蘋果開發(fā)這個特定的手機軟件不能成為不合理的負擔。

然而,這完全忽略了真正的問題。

蘋果并沒有拒絕,因為它認為開發(fā)一個后門解決方案將是非常困難的。蘋果也沒有說它不能騰出資源來幫助調查恐怖分子。蘋果本質上拒絕:1。公開表明其隱私保護是可以被擊敗的;2. 開發(fā)軟件,無疑將邀請更多的要求,以幫助擊敗iPhone的安全;和3。損害了它的聲譽,因為它是一家非常重視客戶隱私的公司,甚至拒絕訪問客戶的私人數(shù)據(jù)。

政府的舉動就像是要求一家制造金庫的公司證明,它可以破解自己的一款產品。特定模型的設計者可能知道該模型的弱點,因此,最好的策略是打開它。但要求制造商進入自己的一個金庫,會增加依賴同一模式來保護自己的貴重物品的客戶的風險,并損害公司未來的業(yè)務。打開一個保險庫所需要的時間和精力不是負擔,而是對公司聲譽的損害。

蘋果的存在是為了投資者、客戶和員工的利益。然而,正如國會議員劉云平所說:“聯(lián)邦調查局的這一法庭命令迫使一家私營公司編寫新的軟件,實際上是使該公司成為執(zhí)法部門的一個分支。私營企業(yè)不是——也不應該是——政府或執(zhí)法部門的一個分支?!?/p>

此案還有另一個方面令人不安。執(zhí)法官員一直要求,應該要求加密設備的制造商向執(zhí)法部門和安全機構提供解密其設備所支持的秘密通信的能力。他們注意到(在政府之外)加密工具經常被罪犯、恐怖分子和使用。然而,他們的要求忽視了這樣一個經驗,即分子將非法獲取加密工具,就像他們非法獲取槍支一樣。這也表明,他們視隱私為一種特權,可以根據(jù)政府的意愿來取消或取消。

政府對這件事非常傲慢。它嘲笑蘋果的立場,稱其為“營銷策略”——好像蘋果不可能有任何合理的擔憂,只是在玩公關噱頭。然而,政府迫使蘋果開發(fā)后門解決方案的行動也可能被視為一種“營銷策略”。它分散了人們對政府未能發(fā)現(xiàn)一對夫婦與“感興趣的其他人”有聯(lián)系的注意力。為什么一座裝有數(shù)千發(fā)彈藥和制造十多枚炸彈所需材料的聯(lián)排別墅會被忽視?

也許是時候認識到保護私人信息和偵查恐怖襲擊計劃都是合法的預防活動。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精彩推薦

圖文推薦

點擊排行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lián)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lián)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