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科技 >

天文學家說 開普勒11145123是有史以來最具球形的自然物體

2022-06-20 02:58:50 編輯:徐離倩家 來源:
導讀 國際天文學家團隊表示,開普勒11145123是一顆距離我們大約5000光年遠的慢速旋轉恒星,是迄今為止測得的最球形的自然物體,比太陽更加球形。

國際天文學家團隊表示,開普勒11145123是一顆距離我們大約5000光年遠的慢速旋轉恒星,是迄今為止測得的最球形的自然物體,比太陽更加球形。

由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和哥廷根大學的天文學家Laurent Gizon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能夠使用星震學來研究開普勒11145123的扁率,這是對恒星振蕩的研究。

該技術顯示,恒星的赤道和極半徑之間的差異僅為3公里 - 這個數字與恒星平均半徑150萬公里相比非常小。

“這使得開普勒11145123成為有史以來最有力的天然物體,甚至比太陽更圓,”吉森博士說。

開普勒11145123,也稱為KIC 11145123,是一種旋轉周期為100天的A型恒星。

天文學家選擇這顆恒星,它的尺寸是太陽的兩倍以上,因為它支持純正弦振蕩。恒星的周期性膨脹和收縮可以在其亮度的波動中被檢測到。

宇航局的開普勒任務觀察了恒星的振蕩持續(xù)了四年多。

不同的振蕩模式對不同的恒星緯度敏感。對于他們的研究,作者比較了對低緯度區(qū)域更敏感的振蕩模式的頻率和對高緯度更敏感的模式的頻率。

這種比較表明,赤道和極點之間的半徑差異僅為3 km,精度為1 km。令人驚訝的是,這顆恒星的旋轉速度甚至低于它的旋轉速度。

Gizon博士及其合作者提出,在低緯度地區(qū)存在磁場可能使恒星看起來更加球形到恒星振蕩。

就像日震學可以用來研究太陽的磁場一樣,星震學可以用來研究遙遠恒星的磁性。

恒星磁場,特別是弱磁場,在遙遠的恒星上直接觀察是眾所周知的。

開普勒11145123不是唯一具有合適振蕩和精確亮度測量的恒星。

“我們打算將此方法應用于開普勒和即將到來的太空任務TESS和PLATO觀測到的其他恒星,”Gizon博士說。

“看到更快的旋轉和更強的磁場可以改變恒星的形狀將會特別有趣。”

“天體物理學中一個重要的理論領域現(xiàn)在已成為觀測。”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lián)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lián)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