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jīng)網(wǎng).復制必究 聯(lián)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微軟上周證實將強制用戶自動下載、安裝所有Windows更新包。用戶對此紛紛表示不滿,并表達了自己的擔憂。據(jù)Forbes網(wǎng)站報道,現(xiàn)在用戶的有些擔憂變成了現(xiàn)實。
就在Windows 10發(fā)布還剩下4天時,其自動更新政策首次遭遇煩,造成許多PC不能正常運行。
令人不快的驅動程序
問題與英偉達顯卡有關,用戶紛紛在英偉達支持論壇上發(fā)帖稱,Windows Update自動安裝新款驅動程序,破壞了多顯示器設置、SLI(雙顯卡配置),甚至造成PC不能完全啟動,Windows 10進入緊急恢復模式。
《福布斯》撰稿人鮑羅·芒克頓(Paul Monckton)就遭遇了這一問題,他解釋說,問題在于Windows Update與英偉達的驅動程序和軟件管理工具“英偉達GeForce體驗”(Nvidia GeForce Experience)之間的沖突,“353.54版本的驅動程序只通過Window Update發(fā)布,問題在于英偉達GeForce體驗會嘗試把驅動程序降級為之前的版本,同時認為之前的版本是較新的版本”。
雪上加霜的是,Windows Update在安裝驅動程序前不顯示版本號或不提前提醒用戶,因此要查清造成問題的原因很困難。
在配置SLI的系統(tǒng)中,Windows 10上的Windows Update目前會認為它必須對兩款設備進行更新,而實際上更新一次即可覆蓋兩塊顯卡,這會造成更新包安裝一次后再安裝一次。
更新包沖突
Forbes稱,問題在于:許多PC部件和外設已經(jīng)帶有自動管理驅動程序更新包的軟件。PC廠商通常在PC上預裝驅動程序更新管理軟件(聯(lián)想就是一個著名例子),可能會與Windows Update發(fā)布的驅動程序更新包發(fā)生沖突。
因此,除非Windows Update和第三方驅動程序管理軟件同時收到更新包,它們之間就會爆發(fā)升級和降級大戰(zhàn)。用戶可以使第三方軟件停止對驅動程序進行更新,但如果驅動程序問題是由Windows Update造成的(就像這次的英偉達顯卡驅動程序問題),驅動程序被卸載后無法阻止Windows 10重新安裝,會造成這一問題反復出現(xiàn)。
有趣的是,在之前版本的Windows中,這不是個問題,因為Windows Update把驅動程序更新包歸類為“可選”(Optional)更新包,有驅動程序更新包時會提醒用戶。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目前這一問題有兩類解決方案,分別是短期或長期解決方案。
短期解決方案
Forbes指出,鑒于Windows 10更新過程不能停止,最顯而易見的解決方案是卸載第三方驅動程序管理軟件,把更新驅動程序的任務完全交給Windows Update,預防沖突。通過提供一體化更新服務,這可能會使事情簡單化,但這意味著使專業(yè)公司放棄它們對自己產(chǎn)品的控制。
另一種方法是修改Windows Update。最初時這一方法可能奏效,但4月份微軟產(chǎn)品營銷高級經(jīng)理海倫·哈米茲(Helen Harmetz)表示,強制停止安裝Windows 10更新包的用戶可能會無法獲得安全更新包。微軟尚未在官方文件中證實這一說法,但如果微軟選擇執(zhí)行這一策略,對更新服務任何形式的修改都將失去意義。
長期解決方案
Forbes稱,對微軟來說一個長期解決方案是,允許用戶關閉對驅動程序等非必需更新包的自動更新,或至少在驅動程序更新前提醒用戶。
除非微軟政策發(fā)生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否則這是不可能的。微軟可能向用戶推薦Fast Rings和Slow Rings方案。擔心系統(tǒng)下載、安裝有缺陷更新包的用戶可以選擇Slow Ring,收到更新包的時間比Fast Ring晚1個月。
采用這一方案的前提條件是,a)用戶愿意推遲1個月接收更新包;b)用戶相信微軟在1個月時間內(nèi)能修復出現(xiàn)問題的更新包;c)不會嚇跑足夠多Fast Ring用戶,否則將沒有足夠多“小白鼠”測試新款更新包。畢竟,默認情況下Windows 10用戶選擇的是Slow Ring。
找到平衡
了解微軟使Windows 10更新服務不可停止的潛在好處是重要的。盡管像英偉達顯卡驅動程序問題這樣的缺陷是這一決定的副作用,但對于PC來說,因為軟件更新不及時造成的問題比更新過于頻繁要多很多。因此,微軟的策略將提高全球數(shù)以百萬計Windows 10計算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部分業(yè)內(nèi)人士來看,微軟過于獨斷專行了。微軟應當缺省開啟自動更新過程,但使用戶能針對非安全更新包改變這一設置,或提供把部分驅動程序更新由Windows Update交給英偉達GeForce體驗等第三方軟件的能力。英偉達等公司是它們產(chǎn)品方面的專家。
歸根結底,這是一個平衡的問題:安全 Vs 靈活性、控制 Vs 選擇。在Forbes看來,在距離發(fā)布還有幾天之際,微軟顯然還沒有找到這一平衡。
YBA DESIGN WD202 外置解碼器測評報告
YBA是一家來自法國的HiFi品牌,WD202屬于YBA旗下的YBA DESIGN子品牌,它定位于入門HiFi產(chǎn)品,202這個數(shù)字還分別對應了一臺功放和一臺CD機。它們?nèi)齻€外觀設計風格一致,可以疊放,還可以用統(tǒng)一遙控控制。當然,這款解碼器大概是2011年的產(chǎn)品,目前售價大概4000元人民幣左右,感謝網(wǎng)友送測測試樣機,。如果你是一個PC HiFi發(fā)燒友應該清楚,在最近2-3年中PC HiFi的核心技術還是發(fā)生了很大進步。所以,如果下文談到WD202一些技術落后的部分,并非有意貶低,而是客觀存在。
YBA DESIGN WD202圖集剛剛發(fā)布,很多網(wǎng)友留言表示對此品牌來歷的懷疑,的確,在這款產(chǎn)品之前Soomal對YBA的產(chǎn)品也并不了解,現(xiàn)在也只是見過這樣一款解碼器。大家了解這個品牌的渠道一樣,只有互聯(lián)網(wǎng)內(nèi)容。從YBA官方網(wǎng)站和產(chǎn)品發(fā)布時相關宣傳來看,YBA公司確實來自法國,YBA DESIGN是其一個入門的子品牌。至于大家談到YBA DESIGN子品牌與國內(nèi)某山靈公司的關系,我們沒有渠道了解。但國外品牌與國產(chǎn)品牌從來都不是判斷產(chǎn)品好壞的參考標準,大家雖然要有提防產(chǎn)品品牌宣傳做假的消費意識,但也不能因為Made in China而質疑、否定一款產(chǎn)品。
產(chǎn)品外觀與主要功能
WD202的外形尺寸并不算小,比樂之邦MD30還要大上一圈,它的主體外殼使用純鋁材料,頂部的幾條凹槽設計讓產(chǎn)品外觀看上去還是有一些設計感。前面板與機身上部為一體,有極小孔徑的小孔透過微弱的藍色LED燈光指示輸入狀態(tài)[同軸、USB、光纖、AES]。音量控制專門為耳機輸出設計,線性輸出不受控制。
WD202雖然具有USB功能,但由于當年外接USB方案中PCM2704芯片是一個比較入門,音質并不理想的方案,也許不是它功能應用上的重點。在其他輸入方面,WD202提供了光纖、同軸和AES三中S/PDIF數(shù)字輸入信號的接口。提供了RCA非平衡和平衡輸出兩組選擇。有趣的是,竟然還提供了一個同軸的數(shù)字輸出接口,即在USB模式下WD202還可以輸出數(shù)字信號。
WD202隨機器附帶了一個遙控器,但對于解碼器來說可以遙控的功能似乎只有耳機音量,而其他功能是留給YBA DESIGN 202系列中的CD機和功放的。遙控上面板使用了鋁板拉絲工藝,手感還是不錯的,只不過沒有太大用處。
核心硬件架構
有網(wǎng)友留言強調(diào),YBA DESIGN WD202是一款解碼器而不是“一體機”。這句話在4-5年前來看確實有道理,就連Soomal網(wǎng)站的文章分類也將解碼器和聲卡區(qū)分開來,而從近年來新產(chǎn)品來看,其實這種功能上的差異基本沒有了,這要感謝USB音頻技術的發(fā)展。而在很多年前,大家說解碼器,就是指這種外觀有些龐大,還要靠外接S/Pdif數(shù)字源才能發(fā)揮正常水平的外置DAC音頻設備。
USB芯片:在2010年左右,PC臺式機仍然是市場主流產(chǎn)品,內(nèi)置聲卡在PC HiFi和專業(yè)應用上都是相對性能更出色的平臺。即便在樂之邦Monitor系列 USB部分有技術突破的平臺上,同樣型號的PCI內(nèi)置聲卡相對USB系列還是音質稍好。
在當年,WD202使用的TI BB的PCM2704就是一個常見的方案,用它制作的USB音頻設備,無論是模擬輸出還是數(shù)字輸出,從頻響、失真度方面客觀測試來看都處于優(yōu)秀水平。但可能在時鐘管理方面應該處于非常差的水平,完全不支持USB異步方案,在后來的USB音頻技術面前是完全抬不起頭的。在主觀聽感方面,PCM2704的方案無法和現(xiàn)在的XMOS或樂之邦方案,或E-MU等專業(yè)聲卡自家的內(nèi)置聲卡方案數(shù)字輸出品質相比,也遠不如C-Media同期方案。而從指標來說,PCM2704也僅僅支持16bit/44.1kHz和48kHz的規(guī)格。
DAC芯片與數(shù)字接收芯片:WD202使用了BB的PCM1796 DAC,這也是BB品牌常見的PCM179x中的一員,它可以支持PCM/DSD解碼,最高支持24bit/192kHz規(guī)格,官方指標動態(tài)范圍123dB,支持D/A后的平衡輸出設計。從目前的售價來看,PCM1796單顆芯片要比PCM1798、PCM1794、PCM1792都價格低廉一些。
由于USB性能不夠出色,所以需要外接數(shù)字源。和同時代大多數(shù)解碼器一樣,WD202使用的是CirrusLogic公司的CS8416數(shù)字接收芯片,可以支持S/PDIF輸入24bit/192kHz規(guī)格[同軸,AES]。Soomal曾經(jīng)測評的山靈H1.1解碼器使用的也是這顆芯片。
模擬輸出電路:WD202使用了電子平衡輸出設計,從DAC出來后,每個聲道使用一顆OPA2134做I/V轉換,使用一顆TI的TL072 JFET運放做LPF輸出。JFET是J型FET[結型場效應管],有甲類輸出的聲音風格,這顆芯片在現(xiàn)在的設備中并不多見。從低噪聲的指標來說,JFET與流行的高性能運放相比顯然不是優(yōu)勢。TL072的噪聲密度為18 nV/√Hz ,而大家熟悉的LME49722[1.9nV/√Hz]、OPA6xx等知名音頻運算放大器的噪聲密度應該都在1-5nV/√Hz左右。當然,這對于解碼器的LPF來說,應該不會成為瓶頸。而在耳機輸出部分,WD202沒有下太大工夫,也只是用了一顆TL072來完成。
客觀測試
按照慣例,我們對其外置解碼器的模擬輸出進行客觀測試,測試選用專業(yè)級聲卡錄入[1616m]的形式,結合常見的分析方式,提供直觀的測量結果??陀^測試并不直接對應主觀音質表現(xiàn),請將兩部分對應閱讀查看。
雖然WD202的USB部分在主觀聽感部分不會有特別好的表現(xiàn)[確實不會有],但還是進行了兩組USB連接下的測試。一個是Lineout線性輸出,另一個是它的S/PDIF的數(shù)字信號輸出。另外,在一款XMOS的數(shù)字聲卡和樂之邦Monitor 06 MX數(shù)字輸出下均進行了Lineout的客觀測試。耳機測試部分由于產(chǎn)品設計原理影響,無法完成我們現(xiàn)有的這套測試,因為耳機輸出連接至1616m后會引入明顯的地線回路噪聲[大概有-60dB左右,用E-MU 1616m監(jiān)聽清晰可聞],但其實用耳機去聽WD202的耳機輸出[漫步者H850],這個噪聲是不存在的。客觀測試無法進行。
從RMAA的客觀測試成績來看,它的數(shù)字指標是非常不錯的,處于大多數(shù)解碼器、聲卡甚至手機的正常水準,不過仔細來看RMAA的頻譜會發(fā)現(xiàn)在諧波方面WD202的輸出還是有很多的“小鋸齒”一樣的諧波分布形態(tài)。這與TL072本身JFET的特性有關,你肯定無法想象比高性能三極管運放相差數(shù)十倍噪聲密度的JFET運放可以有一條平坦的RMAA噪聲分布曲線。配合頻率掃描的光頻譜視圖來看,它的諧波失真并不算嚴重,都處于正常范圍內(nèi)。而在S/PDIF輸入的情況下,指標與USB模式下差別不大。進一步來看WD202的S/PDIF同軸輸出,數(shù)字信號的指標也不錯。但是在24bit/96kHz下,WD202的LO表現(xiàn)一般,只能達到103dB左右動態(tài)[1616m外置盒指標大概在110dB左右]。
主觀聽感
在主觀聽感測試中,為了體驗WD202的平衡輸出[有網(wǎng)友強調(diào)它的重要性],我們使用睿韻聲學的DM215音箱作為主要參考音箱之一[支持平衡輸入],同時使用E-MU PM5[非平衡下]和漫步者R1900TV[非平衡下]作為參考。耳放方面,使用HOLO Audio MAMMOTH,支持平衡輸入和高阻、低阻獨立的平衡與非平衡耳機輸出。參考的耳機使用AKG K702、HiFiMan HE560、森海塞爾HD800、飛利浦SHP9000等。當然,這些耳機也參與WD202自己的耳機輸出的參考對比。對比的解碼器包括樂之邦MD30、MD11、天龍DA-300 USB,以及樂之邦Monitor 06 MX聲卡。數(shù)字輸入部分,以上幾款解碼器全部使用Monitor 06 MX的同軸輸出。比較遺憾的是,本次平衡與非平衡輸出時連接線并非同一型號,關于平衡連接是否值得推薦?本文下文專門談到。
整體印象:YBA DESIGN WD202整體風格比較柔和,動態(tài)絕非它的優(yōu)勢,在USB模式下中頻和低頻的表現(xiàn)差的有些令人發(fā)指,這也在意料之中,所以下面不會談到USB模式下的表現(xiàn)。而在優(yōu)秀的數(shù)字輸入源下,WD202會有很大的改善,聲音豁然開朗,但仍然是很柔和的味道,人聲的表現(xiàn)相對有些發(fā)虛,而大動態(tài)下低頻控制力仍有不足。但應付小場面的音樂,與MD11、天龍DA300等有著很明顯的不同。
高頻表現(xiàn):YBA DESIGN WD202的高頻動態(tài)一般,與MD11、DA-300甚至06MX相比WD202的高頻有些發(fā)虛,這也影響了它的高頻部分的結像,例如小提琴等表現(xiàn)聲音比較靠后,不夠立體。如果搭配耳機放大器,使用平衡和非平衡輸入對比會發(fā)現(xiàn),WD202的非平衡輸出狀態(tài)下高頻的動態(tài)過差還是比較明顯的影響了它的解析力、整個聲音的寬度。而平衡輸出確實明顯改善了很多,這可能不是線材材質帶來的影響,因為WD202的動態(tài)實在太弱,這6dB的平衡接入大大改善了它的表現(xiàn)。
也許有不少WD202的用戶就是喜歡它高頻這種所謂飄逸的感覺,我們并不完全反對。但無論是音箱還是耳機系統(tǒng),在WD202上高頻除了比較柔和,相對耐聽外,細節(jié)的表現(xiàn)屬于以上對比的解碼器中較差的水平,而同樣柔和的聲音下MD30可以表現(xiàn)的比WD202好得多。天龍DA-300和MD11相比MD30和WD202,動態(tài)優(yōu)勢明顯,聲音密度更好,解析力明顯更好,但可能相對不夠舒展柔和,尤其DA-300在幾款里面它的高頻解析力最好,聲音密度更好,但相對有些沖,相對偏硬。
中頻表現(xiàn):WD202的中頻在幾款解碼器甚至聲卡中都屬于偏薄、偏軟的一類,當然它的偏軟在人聲表現(xiàn)上仍然擁有不錯的控制力和結像。在成熟男聲的表現(xiàn)上,WD202略有有氣無力的嫌疑,聲音的結像甚至有些塌陷的感覺,無論換上對比中的那個音源,會明顯感到對面的歌者似乎站起來了,而在WD202有點向蹲著唱歌的感覺?當然,這與音箱搭配都有關系,例如這種感覺在DM215上就明顯些,在中頻表現(xiàn)更好的R1900TV上結像問題就不明顯。
WD202的中頻動態(tài)不夠好,整個聲音仍然是偏輕柔的風格,這讓它適合的音樂最多也就是人聲、小動態(tài)、小編制的古典音樂,器樂表現(xiàn),或者一些輕音樂。同樣,它也并不適合稍大一些房間,較大音量欣賞音樂。此時中頻控制力和層次會明顯變差,而在一間20平米以內(nèi)的房間聽小動態(tài)音樂,這種柔和的風格還是不錯的,只是基本沒有陽剛之氣可言。而遇到交響樂時,現(xiàn)代的錄音也能聽出上世紀中后期現(xiàn)場錄音的味道來。中頻有些發(fā)空,明顯不夠扎實,爆發(fā)力幾乎沒有,當然,也可以稱之為柔和耐聽。
相對來說MD11和DA-300以及06 MX都屬于陽剛氣十足的“現(xiàn)代味”,而MD30相當難得的在寬闊的聲場,足夠好的動態(tài)下保持了非常好的細節(jié),中頻部分本來就是MD30的長項,無論人聲還是交響樂的表現(xiàn)都體現(xiàn)了MD30非常大氣的聲音風格。不過似乎MD30的平衡輸出的中高頻部分有些偏硬,在音響系統(tǒng)上完全沒有必要使用MD30的平衡輸出。
低頻表現(xiàn):WD202的低頻質量一般,同樣適合小動態(tài)下的表現(xiàn),聲音點到為止,中性稍偏松軟,量感偏少。順便提一句,在USB模式下它的低頻完全散掉無法入耳。在中低頻部分,男聲、大提琴等典型聲音的表現(xiàn)上,WD202就顯得比較清淡,結像自然也不夠立體。而在低頻下潛方面,WD202也沒有太大的力度和儲備,與天龍DA-300、06 MX等相比是天壤只比。其實對比MD30來說,MD30的低頻速度也比較慢,比較柔和,爆發(fā)力和大動態(tài)并非強項。只是我們感覺WD202的低頻在中小動態(tài)下細節(jié)和控制力是不錯的,但大動態(tài)下無論聲音厚度、力度,以及特別大動態(tài)下中低頻的控制力嚴重不足,下潛較深部分的解析力也無從談起。
平衡輸出與非平衡輸出:我們使用耳機放大器連接了WD202的平衡與非平衡進行對比,WD202在這樣的應用下平衡輸出帶來的幫助要比音箱系統(tǒng)下更明顯一些。它的平衡輸出比非平衡輸出在高頻和低頻兩端動態(tài)改善明顯,高頻解析力也有很明顯的提升,聲場也有所加寬。不過遺憾的是,即便在平衡輸出下它的動態(tài)表現(xiàn)也不及MD30、DA-300或MD11、06MX的非平衡輸出,實在過于柔和,不夠扎實了。前文談到這次遺憾的是平衡與非平衡兩條線材型號不同,但我們推測這仍然是平衡輸出帶來動態(tài)提升的功勞,而并非線材材質不同的功勞。因為試聽中使用了一條MPS的入門平衡線[大概是四芯6N銅],和一條鍍銀的古河非平衡線,這條鍍銀線材原本風格是非常犀利,但在WD202上卻明顯比不過平衡輸出。而在MD30解碼器上,除了動態(tài)提升外,的確聲場也有所加寬,高頻和低頻的細節(jié)都變得更好,這也讓我們對平衡輸入輸出產(chǎn)生了一些興趣。
耳機搭配與耳機輸出:使用WD202搭配耳機放大器在動態(tài)方面它相對其他幾款解碼器的劣勢變得沒有音箱系統(tǒng)下那么明顯,但聲音不夠扎實仍然是動態(tài)不足的體現(xiàn),主要在中頻方面聲音不但有些薄,更重要的是結像不夠扎實。而在HD800這樣的耳機上,它在低頻和高頻部分的解析力也都受到了限制。
至于WD202自己的耳機輸出,我們雖然沒有提供客觀測試結果,但也做了相關測試。它的最大幾檔[大概2-3檔]輸出電平均為0dB,但有音量變化差別,應該是控制了內(nèi)部增益電壓。但它的驅動力確實非常有限,使用HD800大概減小3-4檔音量達到正常[大概在-6dB左右],但HD800細節(jié)全無,聽起來絕對只值800塊錢。而搭配飛利浦SHP9000則要開到最大音量設置,細節(jié)表現(xiàn)較好,但也只是剛剛可聽,總體來說耳機輸出表現(xiàn)的確較差。但沒有遇到電流聲、噪聲等問題。
總結
WD202的動態(tài)不能令人滿意,聲音風格可以說有柔和的一面,但只適合于很小動態(tài)的音樂中,你不會覺得聲音粗魯,但也缺少足夠細致的表現(xiàn)和具有張力的一面。而即便如此,中頻和低頻部分動態(tài)和控制力較差的問題也很容易影響聲音的結像,甚至解析力。以這樣的聲音表現(xiàn)聽起來完全抵不過現(xiàn)有的千元級解碼器,也比不過Monitor 06 MX這樣的聲卡。
但我們也有理由相信,WD202也許確實在追求耐聽一些柔和一些的味道,但如此不足的動態(tài)表現(xiàn)即便與上世紀80年代的DAT、卡座相比也要弱一些,追求“模擬味”的設計似乎有些過頭。柔和也許在某種狀態(tài)下尤其是保持了足夠好細節(jié)的狀態(tài)下,會更顯的舒展,大氣,開闊。而WD202更然人感覺到的是無力,飄忽,不扎實,某些情況下也有溫和舒展的感覺。在搭配高檔耳機時[外接耳放],很難發(fā)揮耳機細節(jié)優(yōu)勢。而在較大空間內(nèi)欣賞音樂,例如搭配DM215時,稍大音量就會讓中頻和低頻層次變得較差。再次表揚一下R1900TV,它似乎更容易伺候一些,但同樣有類似趨勢。
總體來說,WD202的聲音表現(xiàn)明顯不如現(xiàn)在同樣定位和入門級PC HiFi產(chǎn)品的水準,聲音風格方面有取巧之處,也有可嘗試改進的空間,但這款產(chǎn)品在現(xiàn)在看來已經(jīng)不值得推薦。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jīng)網(wǎng).復制必究 聯(lián)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