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房產(chǎn) >

倫敦東部的交叉層壓木材住房提供了低碳建筑的未來

2022-07-19 00:45:00 編輯:鄒楓安 來源:
導讀 倫敦 Dalston 的10層碳中和公寓大樓的工程已經(jīng)完成,建筑公司W(wǎng)augh Thistleton稱其為世界上最大的交叉層壓木結構建筑。Dalston Works不...

倫敦 Dalston 的10層碳中和公寓大樓的工程已經(jīng)完成,建筑公司W(wǎng)augh Thistleton稱其為“世界上最大的交叉層壓木結構建筑”。Dalston Works不僅被 認為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建筑物都使用更多的交叉層壓木材(CLT),它的高度為33.8米,它也是率先使用工程木材的最高建筑物之一。

外墻可能覆蓋著磚塊,但它們的框架以及宴會廳的墻壁,地板,天花板,樓梯和電梯核心都是由木頭和膠水制成的。建筑師計算得出,所產(chǎn)生的結構比用混凝土制成的結構輕五倍。

輕巧的核心意味著該團隊可以在站點上建立比以前認為可行的更高的站點,因為它靠近計劃穿越Crossrail的規(guī)劃路線 - 穿越倫敦的一條新鐵路線。

沃說,該項目展示了“低碳建筑的未來”。

他補充說:“我們的建筑為僅會增加的需求提供了一個典范的解決方案:建造高密度,價格可承受且環(huán)境可持續(xù)的房屋。”

早在2015年,Waugh Thistleton的創(chuàng)始人Andrew Waugh就 表示,CLT宣告了“新木材時代”,并預測隨著建筑師接受其實用和美學品質,這種材料將越來越受歡迎。

CLT是通過將三,五或七塊木材成直角分層并將它們粘合在一起而生產(chǎn)的。所得材料用途廣泛,比鋼或混凝土更輕,生產(chǎn)的碳污染更少。

這種材料的使用意味著該建筑物在使用的最初幾年中也將是負碳的。

與傳統(tǒng)的混凝土框架相比,木框架的二氧化碳含量要少50%,這是生產(chǎn)和形成材料所需的能量。它還鎖定了2,600噸的二氧化碳。

沃斯頓說:“ Dalston Works展示了經(jīng)過工程加工,交叉層壓的木材作為成本有效且迫切需要的可行替代混凝土和鋼的污染技術的可能性。”

在鄰近的肖爾迪奇(Shoreditch),霍金斯\布朗(Hawkins \ Brown)的另一棟10層樓高的建筑 此前曾宣稱是“ 歐洲使用結構交叉層壓木材的最高建筑 ”。立方體比沃·Thistleton的Dalston Works短0.8米,具有混合木材結構,其鋼構件圍繞鋼筋混凝土芯建造。

計劃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建造另一棟10層的CLT建筑。即將在2018年完工的52 King高的5 King Street辦公大樓中的45米將僅由CLT制造。

就像一件巨大的平裝家具一樣,Dalston Works的預制框架是在異地建造的,在組裝之前先交付使用。

該過程僅需374天即可完成,并且精心安排了現(xiàn)場交付,以盡量減少交付量,以免對當?shù)卦斐筛蓴_。

Dalston的作品由五到十層樓高的建筑群組成,其不同的屋頂高度旨在使日光可以到達下面的庭院。

CLT框架已被磚砌外墻覆蓋,參考了相鄰露臺和倉庫的愛德華七世時代和維多利亞時代建筑

倫敦富豪酒店耗資2400萬英鎊的綜合用途開發(fā)項目包括121套公寓,1,500平方米的餐廳和零售空間以及3500平方米的“靈活工作區(qū)中心”。

拐角處以前是工業(yè)建筑,但倫敦東北部這個新潮地區(qū)對住房和辦公空間的需求一直很高,開發(fā)商一直在搬遷。

作為一項按租金建造計劃,可以通過Go Native租賃102套公寓,Go Native是一個“公寓酒店”品牌,結合了禮賓服務等精品酒店元素和長期租賃合同。

一居室,兩居室和三居室公寓均采用Conran Contracts設計的內(nèi)飾,可以提供家具,也可以不提供家具。兩居室公寓的租金約為每月2190英鎊。

如果Dalston Works證明CLT可以大規(guī)模提供預制的,可持續(xù)的房屋,則 Tikku概念屋證明它也可以在微觀規(guī)模上使用。

作為赫爾辛基設計周的一部分,芬蘭建筑公司Casagrande Laboratory展示了一個小到足以容納一個停車場的房子。

斯洛文尼亞工作室OFIS Arhitekti在城市環(huán)境稍遜一籌的情況下, 在卡寧山邊緣 設計了由CLT,玻璃和鋁制成的高山避難所,必須由斯洛文尼亞將直升機直升到位。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jīng)網(wǎng).復制必究 聯(lián)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