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jīng)網(wǎng).復制必究 聯(lián)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zhuǎn)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 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我們都經(jīng)歷過近距離擊球,也深知成功地完成一次是件多么困難的事情,我始終認為,無論球的距離和位置怎樣,要想成功地完成近距離擊球,在桿頭接近球的過程中,相對于球和地面的角度,桿頭與球之間的角度應該適當?shù)鼐徛f減,和全揮桿一樣,成功的近距離擊球同樣取決于三個主要因素:桿面狀態(tài)、揮桿軌跡和擊球的角度。
我認為,在距離擊球的時候一定要明確三點:
1、不要在意側(cè)旋球的數(shù)量并受其影響;
2、盡可能對準目標;
3、盡量使擊球過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保持一種有效的聯(lián)動呼應,使球能多次以同樣的軌跡在空中飛行。
理解上述觀點后,你就會對擊對時桿面應當垂直于揮桿方向這一說法表示同意,毫無疑問,揮桿方向應該對準目標,因此,在桿頭接近球的過程中,二者之間的角度自然會緩慢遞減。
要明確近距離擊球的要求,毫無疑問你要特別注意的是:當于一個比較糟糕的位置時,如何使球桿和球處于一種良好的呼應狀態(tài)。
我在訓練中觀察我那些學生的近距離擊球時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錯誤都 生在上揮桿之前,因此,我們對準備姿勢要特別注意。
在我為這篇教學所選的例子中,背景是練習場,球被放置在一個向上的斜坡時,因此還得考慮到球在雙腳上方的情況。
握桿
照你平時在全揮桿中采用的方式握桿。球桿位于球的后方,使桿面呈理想的朝向。近距離擊球時,為了增強控制能力,握桿的位置應當比平時略低一點,但是最主要的還是要考慮到球位于在雙腳上方這種情況。
對準目標
桿頭的前緣應當正對目標,這點無論是遠距離擊球還是近距離擊球都應當做到。然后要特別注意,在準備動作中球桿的著地角不要太直。我敢保證一旦球桿放置角度不正確,必然會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最終導致?lián)羟蚴д`。盡量保持桿身自然的地角,除了有時候需要使桿身更接近直立。
球的放置
為了盡可能準確的擊到球,身體必須正對,這可在揮桿時獲得桿頭與球之間逐漸遞減的角度,你也可以通過把球放置在離右腳盡可能遠的位置,以獲得最想的擊球。
身體位置
你在準備動作中面對目標時的姿勢也至關(guān)重要,別忘了等一下你擊球時是朝著目標揮動球桿去擊球,因此在準備動作一定要把雙肩放平,此刻,將身體放低到一個適當?shù)奈恢?,以使雙臂和球桿能在足夠的空間中流暢運動同樣非常重要。肩部和雙腿在此時可呈現(xiàn)一種開放的姿態(tài),事實上這也是我的建議。
身體姿勢
由于在近距離擊球中適當?shù)奈諚U位置是桿身末梢下面,我們會盡量使桿身接近直立,站時也比平??壳蚪@一切會使身體以幾乎直立的姿勢站立,在某些有特殊需要的時候,右腳和球桿可距離球非常近,手臂和身體的姿勢也異乎于平常。
身體角度及重心位置
由于球落在斜坡上,其地理位置相對復雜,因此,在進行完全揮桿時,其準備姿勢的身體角度和雙腳的平衡位置與在平地上便相對不同,如果站姿正確,此時的身體重心應幾乎完全垂直地落于身體右側(cè),也就是說,全身重量集中在右腳,就像全身正竭力對抗斜坡。這也就是我們身體和球桿在斜坡?lián)羟驎r所需要的角度,只有這樣,才能穩(wěn)穩(wěn)地將球向前擊出。如果身體向上坡傾斜,就會導致災難性的后果。錯誤的身體角度不是導致?lián)羟虻讲萜ざ鴵舨坏角颍褪谴虻奶?,即使擊球點剛好,也會因向前擊球的力量不夠而令球飛的太高但不遠,而為了改正這些毛病,又必然會加大揮桿力量,結(jié)果又出現(xiàn)更多的錯誤,而將身體順著坡度下傾,身體角度變的較陡,使球員不得不盡量少的移動桿頭,其結(jié)果便是球桿桿面傾角降低,增強球向前的力量,從而獲得球員需要的擊球距離,我認為這種方法能使自己獲得最好的擊球感覺,最大限度地減少錯誤。
揮桿技巧
當你完全理解并正確地做出這種實質(zhì)上以單腿站立保持身體平衡的準備姿勢以后,便要談談?chuàng)]桿技巧了,實際上,上揮桿動作完全是以肩部校準狀態(tài)指引雙臂和球桿方向的一系列動作,在坡度短距離擊球的情下,肩部轉(zhuǎn)動較小,腕部動作較少,甚至完全沒有腕部動作。而下?lián)]桿則是與上揮桿方向相反,加速向球的一系列動作,球被擊后,會猛然彈起,飛向空中,很快落地停下。因此,只要準備姿勢正確,揮桿擊球并不如你所想象的那樣復雜,而是十分簡單清楚的。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jīng)網(wǎng).復制必究 聯(lián)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zhuǎn)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 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