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jīng)網(wǎng).復制必究 聯(lián)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領克品牌是由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合資打造的新時代高端品牌,提起它,我心中的第一反應總是四個字——一盤大棋。從 01 的誕生到如今 01、02、03 全系列的 PHEV 車型的普及,領克每一步都走得穩(wěn)扎穩(wěn)打步步為營,先用最受消費者歡迎的都市SUV打通領克品牌和消費之間的任督二脈,再用更為活力時尚的 02 鞏固起產品線種類,領克 03 出奇招,以 7 分 20 秒 143 的成績打破紐博格林北環(huán)非量產最快前驅車記錄,借此打開了國內市場體量最大的轎車領域。
想下好這盤大棋并不簡單,生產線、生產工藝、品質、品牌調性甚至上升到對汽車發(fā)展的政策都要熟練掌握于股掌之中。CMA 架構就是幫助領克快速進化迭代的最直接技術手段,如今 PHEV 車型的順利誕生也是基于此。
CMA 架構的意義是什么?
說起架構,從豐田的 TNGA 大眾的 MQB ,到寶馬的 CMF ,每家都有自己獨有的架構技術,領克也不例外。CMA架構下,除了前軸到乘員艙那部分的距離固定之外,車輛的軸距、寬度、長度、高度、懸架規(guī)格等等幾乎所有部分都是可變的,可以適用于多種車身形式和尺寸。其實架構對于車企來說是命脈,這是快速迭代升級的必備法寶。追溯到領克01的誕生,它就“夸下???rdquo;稱 CMA 架構產品對標對手是完全越級的,而且優(yōu)勢之一就在于提早預留下來的“未來”接口。短短幾年,PHEV 車型家族的順利的快速誕生也印證了領克并沒有妄言。
作為領克 PHEV “理念進化”的技術基石,行業(yè)領先的 CMA 電氣化基礎模塊架構擁有全正向開發(fā)的原生技術優(yōu)勢,領克 PHEV 車型由此實現(xiàn)了技術理念、產品性能和服務體驗上的全面進化,在為用戶帶來無焦慮、不妥協(xié)插電混動體驗的同時,也為行業(yè)提供了最適合當前環(huán)境的新能源出行解決方案。
EV、HEV、PHEV 都是什么意思?
看到這里你有可能仍然對一系列“專業(yè)名詞”一頭霧水,現(xiàn)在就幫你一一解答。
EV:它的英文全稱很簡單就是 Electric Vehicle (電動汽車),顧名思義就是所有電動汽車總稱。
HEV:就是 EV前面加了一個 H,重點就在這個 H 上。我們經(jīng)常在一些混合動力汽車的車身上看到一串字:“Hybrid”,H 就是它的首字母。也就是說 HEV 是 Hybrid Electric Vehicle(混合電動汽車)。
PHEV:P 是 Plug-in,PHEV 翻譯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比起 HEV,PHEV 就是在混合動力的基礎上增加了外接充電這個功能。
插電式混動優(yōu)缺點分析
優(yōu)點:經(jīng)濟節(jié)油,通常都有數(shù)十公里的純電續(xù)航里程,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全天通勤距離小于這個數(shù)值,你對汽油的需求約等于 0;響應迅速,因為電池包更大,電動機可以覆蓋更大的運轉范圍,幾乎可以用電機的優(yōu)點去覆蓋汽油機低扭響應差且無力的缺陷,發(fā)揮電、汽各自特長,駕駛更加爽快。
缺點:不用電油耗并不低,前面所說經(jīng)濟節(jié)油是指在有充電條件的情況,在沒有條件充電的情況下,油耗不一定比純汽油版低太多;電池擺放位置需要足夠考究,不然你既沒有用到電驅的優(yōu)勢還要背負著比純汽油版車更多的“火災”包袱。
看完優(yōu)缺點你會發(fā)現(xiàn),PHEV 是當下這個時間節(jié)點的最優(yōu)解,它既有電動車在城市里低能耗的優(yōu)勢,也有汽油機高轉速高動力爆發(fā)的底氣,最最重要的是它不會受到續(xù)航里程的困擾。在你有私人充電樁的情況下,日常通勤可完全用電,以家用六毛一度電的費用來計算,這個用車成本連有零花錢的小學生都能但付得起。
領克旗下 PHEV 車型全試駕
領克汽車 PHEV 家族“進化賦能 豈止暢快”體驗之旅在創(chuàng)新之城深圳全面開啟。作為領克 PHEV 全系車型首次試駕活動,本次體驗之旅以出行物種進化為主題,通過 Co:Talk 領享會的跨界分享、浸水演示和互動體驗,以及領克旗下全系PHEV車型多使用場景的駕乘體驗,充分展現(xiàn)了領克原生 PHEV 家族安全、高效、無憂的硬核實力。
領克 01 PHEV ——大空間家用無憂
領克 01PHEV 根據(jù)不同的配置推出 3 個配置車型,其補貼后售價分別為 22.27 萬元、20.27 萬元、19.27 萬元萬元。外觀方面,領克 01 PHEV 延續(xù)了燃油版的造型,只是在部分細節(jié)上添加了 PHEV 的元素。同時 2019 款領克 01PHEV 針對座椅、USB 充電口照明、滑動扶手以及后門安全開啟等 8 項功能做了優(yōu)化。
在純電模式下,電機耦合第 2 擋齒輪比擋位實現(xiàn)驅動,這個時候 60kW 的電機會成為領克 01 PHEV 的主要動力,因此在純電模式下,領克 01 PHEV 在 40km/h左右的時速下依靠電機驅動完全沒問題,但也不會給你很強的純電驅動動力,比較適合城市代步。
領克 01PHEV 在有電的情況下采用的是先電后油的驅動邏輯,當需要動力疊加的時候,內燃發(fā)動機會介入疊加動力與電機一起串聯(lián)輸出動力。在我駕駛的時候車輛剩余 50% 左右的電量,在這個電量下采用 ECO 模式的時候,領克 01 PHEV 給你一種不急不慢的感覺,適合那種相對佛系的人來駕駛它,并且在該模式下動力輸出控制的十分線性。
繼續(xù)調整到混動模式,這個時候的動力輸出相對更積極,而發(fā)動機的介入也會比 ECO 模式下更早,整個發(fā)動機介入帶來的動靜在可控范圍內,并不是很突兀的介入。另外,在虧電模式下,內燃發(fā)動機會承擔 90% 的驅動責任,此時耦合了奇數(shù)擋位,同時在變速箱內聯(lián)動偶數(shù)擋位帶動電機反轉給動力電池充電。
最后領克 01 PHEV 還有一個動力模式,動力模式下它采用的是內燃發(fā)動機串聯(lián)電機采用偶數(shù)位置的第 4 個擋位進行并發(fā)動力,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模式需求的電量要求比較高,否則它依然是采用內燃機作為核心驅動力。在當天試駕的時候車輛剩余 50% 電量,在動力模式下領克 01 PHEV 會給你一張很緊繃的感覺,動力輸出響應隨著你踩下油門踏板也是非常快速的回應你,整個動態(tài)表現(xiàn)還是很好的。
領克 02 PHEV ——有個性小兩口之選
看似同架構之下的產物,不同車型駕駛起來還是有非常明顯的去別的,如果說領克 01 以空間為主操控為輔,那么 02 就是一款在空間、價格、操控之間最為均衡的產品。
說來你可能不信,同樣的動力總成 01、02、03 的表現(xiàn)不盡相同,我個人認為 02 是在三款車里最為順滑安靜的,綜合使用感受也是最好的,如果不是對空間有硬需求,02 沒有太多可以挑剔的地方。
駕駛樂趣的第一步就是坐姿,領克在人機工程學上做的非常符合人的身材,座椅高度可適應絕大多數(shù)亞洲人的身高。
駕駛坐姿是第一個保障,雙臂伸向方向盤,手腕可在方向盤頂端自然下垂,此時你就有了最合適的手臂長度,在此基礎上雙腿均可彎曲且不頂腿,這是最完美的駕駛坐姿。以我的身材,能做到如此完美的車型并不在大多數(shù),領克算其中之一,難能可貴之處在于三臺車介可做到。此坐姿下右手可非常完美的契合換擋桿,手肘被可前后滑動的扶手箱托起,單從坐姿一點就已經(jīng)征服了駕駛者一半。
有了合理的坐姿,視線則是第二個保障。相信開過大眾高爾夫的人無一例外的會說這是一臺非常好開的車,因為你很容易掌握車身前后以及兩側的距離,領克 02 在這種造型之下能做到有過之而無不及,這需要很強大的調教功底。
1.5T 三缸發(fā)動機非常的穩(wěn),日常駕駛和 4 缸機無異,同時高轉速下發(fā)動機聲音很好聽是讓人沒想到的
搭載 1.5T 高效米勒循環(huán)發(fā)動機和西門子高效電機,搭配最高效率可達 97% 的雙離合 7DCT-H 混動專用變速器,這套動力總成以新車的整體狀態(tài)來說,我認為領克 02 的完成度非常之高,銜接自如很少有頓挫,溫和駕駛之下你甚至不容易分辨出何時發(fā)動機介入何時采用電機驅動,無感,對于 PHEV 來說就是最高的境界。
做到無感一方面得益于發(fā)動機優(yōu)秀的噪音抑制,在 3500rpm 之下甚至都不會明顯的察覺到發(fā)動機的噪音;另一方面來自 7 速雙離合的無縫銜接,當然這無縫卻也只存在于溫和駕駛。當你大腳油門過后,電機發(fā)力+發(fā)動機介入+升降檔才是對混動系統(tǒng)的挑戰(zhàn),激烈駕駛情況下,領克 02 的表現(xiàn)也完全是站在第一梯隊之中的。歐洲味的底盤是承托一切駕駛質感的基礎,235/50 R18 的輪胎也為舒適性 +1 分,通過減速帶噗嗤噗嗤的氣壓聲和輪胎傳來的堅實完整的咚咚聲,都讓整臺車給人非常“整”的感覺。
領克 03 PHEV ——它是這三款車里操控最好
坊間早就有人說領克03操控好到爆炸,如果不是今天我實際去開,真的也會認為這是一種公關手段,操控這件事,好壞不可用數(shù)值去量化,單比麋鹿測試、百公里加速剎停也僅僅只能說明很少一部分問題,并且那都是表面現(xiàn)象。
在好不好開這件事上,你必須親自上手才能知道,這里的操控不是和法拉利蘭博基尼這種性能車去看齊,而是對標同級別家用駕車。以這個維度去看,和操控相關的第一步就是駕駛姿態(tài)和視野。再好開的車如果很難判斷車身長度和寬度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也是一種困難。人作為動物的一種,四肢長度也是千奇百怪的,有的人在很多車型上半身距離合適,下半身就會頂腿,也有的人相反,能找到比較合適的坐姿其實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做到的事情,領克全系車型都做到了。
操控感的第二個來源就是發(fā)動機的與出力,一腳油門下去夠不夠力,這是普通消費者對于操控的訴求,得益于電機的加持,起步加速不但響應迅速而且發(fā)動機后段出力也能讓人滿足。03 PHEV 在泄壓閥聲音和排氣聲浪上都有更加明顯的輸出,進一步增加你的駕駛欲望。
第三個來源就是底盤,和 02 PHEV 相比,03 PHEV 的底盤直接許多,路面信息非常豐富,由于輪胎壁相對比較薄,輪胎的滾動噪音也響應增加,如果你想買一臺以舒適為導向的家用車,領克 03 PHEV 恐怕在這一點上并不討好你。領克 03 PHEV 的底盤支撐性相比自家兄弟都好了非常多,這就讓你更有劈彎的欲望,即便你再怎么蹂躪它,仍然能穩(wěn)如泰山?jīng)]有多余的擺動和彈跳。
安全性的提升都在你看不到的地方
位于車身正中間 200kg 的電池包不但可最大程度上避免 360° 的碰撞,也不影響車輛重心的分布。領克還采用了 127 項電池包測試, 36 項電池包控制器測試以及 18 項電池模組測試,全面消除消費者對新能源電池安全的顧慮。即便在極端碰撞條件下,電池包三個側面最薄弱位置,分別可承受約 7.5 噸壓力,甚至國標不包含的底部擠壓測試,電池包也能承受高達 3 噸的壓力。當然,消費者最為受用的就是后備箱空間得以保留,犧牲之處就是后排隆起的地臺部分。
驗證電池是有電的前提下,將電池泡水,倒入金魚證明其不漏電
在消費者關心的觸電問題上,領克 PHEV 采用 SRS 隔離膜保證正負極絕緣,通過材料物理絕緣,智能診斷絕緣的方式,多重阻斷杜絕觸電問題的發(fā)生。領克 PHEV 車型輻射程度其實遠小于電磁爐,吹風機等常用的家用電器。
同級最強 16% 的 1600 兆帕超高強度熱成型鋼使用率
繼承沃爾沃基因的領克在安全性上其實無需多說,以領克 02 為例,整車車身高強度鋼板使用率、鋼板鍍鋅率分別達到了 80.5% 和 93.5%,同級最強的 1600 兆帕的超高強度熱成型鋼使用率達到 16% , 遠超行業(yè)平均水平。
安全由每一處細節(jié)決定,而每一處細節(jié)的增加都是對成本的追加
碰撞數(shù)據(jù)同樣有據(jù)可循,高速 40% 偏置碰撞速度比 IIHS 和歐洲 E-NCAP 高 12.5%, IIHS 和 E-NCAP 碰撞速度 64km/h,CMA 驗證速度: 72km/h。正面碰撞驗證標準比美標高 14.3%,美標正面碰撞測試速度 56km/h,CMA 驗證速度: 64 km/h。后部碰撞驗證標準比美標高 5%,美標后部碰撞測試速度 80km/h,CMA 驗證速度: 84km/h。
編輯總結/
看完領克這一盤大旗,是不是覺得看高手下棋每一步都讓人感覺很過癮,這種穩(wěn)扎穩(wěn)打步步為營的企業(yè)規(guī)劃才是消費者想看到的優(yōu)質企業(yè),其實正如大多數(shù)人買東西看品牌一樣,領克正在用自己穩(wěn)健的步伐鞏固自己的品牌價值,就像在樓下買炸雞一樣,如果老板本人都是個不講衛(wèi)生很隨意的人,即便門面做的再整齊,衛(wèi)生情況也讓人難以信賴,如若老板本人是喜歡干凈的人,如若門面做的再美觀些,相信絕大多數(shù)人會去選擇后者。買汽車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
回顧過去數(shù)十年汽車引擎的發(fā)展,燃油車已經(jīng)進入排量越來越小,缸數(shù)越來越少,電氣化設備越來越多的階段。不少燃油車車迷在選車時,都會在混動車型以及小排量渦輪化車型之間做選擇。
談到混動技術,就不得不提豐田混動系統(tǒng)(THS, Toyota Hybrid System),發(fā)展至今,THS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該系列最親民的車型雷凌雙擎,已經(jīng)在今年完成了換代。
本周末車則深度試駕了一下售價15.08萬元的雙擎科技版,照例在這里給大家提交一份試駕報告,僅供各位參考。
關于極限駕駛,全新?lián)Q代雷凌雙擎可以達到什么程度
作為TNGA(Toyota New Global Architecture)豐田新全球架構下的產物,全新?lián)Q代雷凌雙擎無論是外觀,還是內飾,連帶駕駛體驗,都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均以提升運動性為主要目標。
全新?lián)Q代雷凌雙擎長寬高分別為:4640mm ×1455mm ×1780mm,軸距2700mm。
TNGA為其帶來更低的重心外觀,整車寬高比進一步增大,前后輪眉大幅延展,前后輪距更寬,輪胎向外突出,車身和車廂主體呈現(xiàn)錐形。
采用一般搭載于中高級車的雙叉臂獨立后懸掛,對比老款雷凌雙擎顯得更加有駕駛樂趣。
采用TNGA最新的GOA車身,整體車身剛性比上一代提升了37%,車架主要部位用上了1500兆帕的超高強度熱沖壓鋼材,其中590兆帕以上鋼材占比達到了42%。其前圍板柵板以及車頂內襯、車門裝飾板和轉向柱的結構均得到了改進。
整車的重量破天荒達到了1430kg,比老款重了很多,還在說日系車皮薄車身脆的朋友,全新?lián)Q代雷凌雙擎或許能顛覆你們的認知。
測試車手在福州鼓嶺多個發(fā)卡彎多次高速行駛,整車行駛質感很好,整車可以達到的極限水平基本已經(jīng)超出了同級別的車型,甚至還有越級之嫌。
在劇烈駕駛的過程中,全新?lián)Q代雷凌雙擎都表現(xiàn)出了非常高水平的穩(wěn)定性及響應性。
關于車頭指向性這塊,車則在專業(yè)試駕場地里,用繞樁的形式,反復極限測試了這款車。
其車頭轉向很清晰,車身跟隨性流暢自然。它的方向盤轉向圈數(shù)對比老款車型明顯減少了許多,在中高速彎道駕駛的時候,操控起來非常方便。
車則張大姥爺原創(chuàng)實拍
車則張大姥爺原創(chuàng)實拍
全新?lián)Q代雷凌雙擎的座椅也改變了以往中庸的風格,肩部支撐變得更加寬大,側墊變得更加穩(wěn)固厚實。
座椅緩沖穩(wěn)定性好,能夠很好地分散你在高速/極限駕駛下的壓力,會很自然地把你鎖在位置上,不用在轉彎和變道的時候改變自己的坐姿。
車則張大姥爺原創(chuàng)實拍
自動駕駛技術,真正高頻率使用的是什么?
廣汽豐田給全新?lián)Q代雷凌雙擎提升的地方非常多,含細節(jié)部位在內,總計超過了50項。這里說幾個印象比較深的地方。
首先是穩(wěn)定性。
在試駕的這段時間里,為了能夠最大程度地體驗這款車型在運動性上的提升和改變,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非“溫柔”駕駛,但全新?lián)Q代雷凌雙擎的表現(xiàn)還是極其穩(wěn)定。
車則嗡嗡原創(chuàng)實拍
再者是剎車系統(tǒng)調教上。
全新?lián)Q代雷凌雙擎會考慮不同車況下駕駛者的感受,根據(jù)駕駛員的臀點,改變踏板位置、踏板角度和行程角度。由于測試車手身高(1.88米)的原因,在駕駛車輛的時候,都會將距離調到最大,最遠。很少有車輛能滿足其的要求,但是雷凌做到了。
注:全新?lián)Q代雷凌雙擎踏板行程縮短4mm(8%),有效制動半徑增加約5%,60km/h條件下停車距離縮短70cm。
在踩踏制動踏板的時候,整車的制動回收顯得非常自然,即使將檔位掛到了“B”檔(動能回收檔位),它的動力回收力度都不會像電車那么突兀。
車則嗡嗡原創(chuàng)實拍
車則嗡嗡原創(chuàng)實拍
車則嗡嗡原創(chuàng)實拍
甚至在市區(qū)擁堵路段時,20km/h-30km/h的情況下,都不會出現(xiàn)電車那種因強制動能回收而產生的習慣性點頭。整車做到了在降低能耗的同時,與燃油車保持相同的駕駛感受。
電車有電車自身的先天劣勢,燃油車也有燃油車的先天劣勢?;靹榆囆妥詈玫牡胤骄驮谟谀軌蛟趦烧咧g達成一種平衡點。
全新?lián)Q代雷凌雙擎在市區(qū)里的表現(xiàn),就是位于兩者的中間地帶。
同時全新?lián)Q代雷凌雙擎配置了:Toyota SafetySense智行安全(豐田規(guī)避碰撞輔助套裝)。
這套輔助駕駛系統(tǒng)在城市路段極其好用,尤其是全新?lián)Q代雷凌雙擎的DRCC(動態(tài)雷達巡航控制系統(tǒng))已經(jīng)支持【30km/h-0自動跟隨模式】
注:動態(tài)雷達巡航控制系統(tǒng)(DRCC)巡航車速從40-180km/h擴大至30-180km/h;支持時速30公里以下自動跟隨前車軌跡行駛;起步時踩一下油門切換至巡航模式,降低駕駛員操作負荷。
車則嗡嗡原創(chuàng)實拍
車則嗡嗡原創(chuàng)實拍
方向盤能夠根據(jù)車道標線自動修正行駛軌跡,在你超出車道線和行駛軌跡時候,方向盤會輕微干預,并且輔助修正。
這意味著這套系統(tǒng)已經(jīng)可以作為特斯拉那套系統(tǒng)的平價替代版。在城市路段你可以很輕松地駕駛車輛。
車則嗡嗡原創(chuàng)實拍
更大的中控屏和差距甚微的用車成本
這次試駕的全新?lián)Q代雷凌雙擎,和一起參與測試的Model 3一個車身顏色,連屏幕都差不多大。
注:全新?lián)Q代雷凌共有8種車身顏色可選,此次試駕的雙擎科技版中控屏幕達到12.1英寸,Model 3 屏幕尺寸為15英寸
車則嗡嗡原創(chuàng)實拍-同天試駕的全新?lián)Q代雷凌雙擎及Model 3
參與測試的是進口版Model 3,它的做工確實沒有太走心,反觀合資版的全新?lián)Q代雷凌雙擎,做工就很穩(wěn),比如它的車門外把手,移動部分和固定部分之間都沒有任何縫隙......
再者是超大的中控屏,12.1英寸的大屏是科技版獨有的配置。
這個尺寸的屏幕在豐田車型里實屬罕見,操作流暢度和車機系統(tǒng)的反饋程度如圖所示:
車則張大姥爺原創(chuàng)實拍
可將使用智能手機設定的目的地發(fā)送到導航系統(tǒng);汽車到達目的地后,系統(tǒng)將步行路線導航發(fā)送至智能手機。
車則張大姥爺原創(chuàng)實拍
其中控屏和儀表盤、抬頭顯示還能聯(lián)動,作為駕駛者,你可以很方便的查閱你需要了解的路線信息:
車則張大姥爺原創(chuàng)實拍
如果你對車機系統(tǒng)使用不大習慣,也可以直接使用車輛自帶的BaiduCarLife/Welink手機互聯(lián)系統(tǒng),用操作手機的邏輯去操作車,不用花時間適應。
不過筆者覺得豐田還是不要自己去開發(fā)做人機互動系統(tǒng),這畢竟是電子科技領域范疇的事,費大精力去做這個,不一定會有消費者買單。把這種事就交給擅長的人去做,或許會更好一些。
12.1英寸大屏上顯示的東西比較多,包括能耗、油耗、動力回收情況等等。
車則張大姥爺原創(chuàng)實拍
全新?lián)Q代雷凌雙擎搭載豐田最新的THS II混合動力系統(tǒng),配備專為混動系統(tǒng)設計的1.8L阿特金森直列四缸發(fā)動機,壓縮比高達13:1。工信部的綜合工況油耗為百公里4.1L。
最大功率 kW/rpm
72/ 5200
最大扭矩 Nm/rpm
142 / 3600
壓縮比
13:1
電動機峰值功率(kW)
53
電動機峰值扭矩(Nm)
163
系統(tǒng)最大輸出功率(kW)
90
百公里綜合工況油耗
4.1L
作為一款試駕車,在試駕的7天時間里,這輛全新?lián)Q代雷凌雙擎基本跑遍了整個福州城,涉及路段包括:城市擁堵路段、國道縣道路段、高速路段、賽道極限駕駛,其中第2-4天基本上是從早上10點-下午5點不間斷駕駛。
實際試駕下來其真實平均油耗為百公里4.8L,這樣的數(shù)據(jù)水平真的很不錯了。
最后是空間,全新?lián)Q代雷凌雙擎除了將蓄電池組安排在后排座椅下方以外,還將KYB減震器移到了車橋前方,所以其在行李箱空間的表現(xiàn)上,做到了與燃油版型相同。
下方還備有工具箱、備胎:
雖然比不上電車擁有“前備箱”,但是全新?lián)Q代雷凌雙擎后排座椅能夠折疊放倒,如果后備箱需要放長物件,空間還能進一步擴大。
在細節(jié)處理上,也比絕大多數(shù)電車務實:
在駕駛視角上,豐田也對全新?lián)Q代雷凌雙擎進行了提升:發(fā)動機蓋對比老款降低40毫米,車外后視鏡下移至車門板,在駕駛時,其A柱三角區(qū)的視野有明顯的提升。
雖然其視角沒有強調科技感而非運動感的電車開闊,但至少在烈日下駕駛時,駕駛員的頭皮不會太難受。
最后是屏幕信息,全新?lián)Q代雷凌雙擎具備10.8英寸彩色抬頭顯示屏(HUD),HUD可在擋風玻璃前直接顯示路況信息,投射的內容包含導航、速度等,如果你在縣道或者國道行駛,可以放心地將注意力放在前方,無需低頭去瞄信息。
寫在最后
我們在選擇一輛車的時候,往往會在產品性能、科技配置上做大量的研究和對比,在試駕廣汽豐田全新?lián)Q代雷凌雙擎的時候,所有的極限駕駛,并非僅僅是對其油耗和性能做評析,更多的還是想深度體驗一下,這個號稱“產品可靠性變態(tài)到無人能出其右”的品牌,其穩(wěn)定性是否如傳聞一樣。
事實證明,這個全車零部件都實現(xiàn)了嫡系供應鏈協(xié)助開發(fā),混合動力、氫燃料電池走在世界前列,每年在本土申請的技術專利數(shù)量是各大日系車企總和還要多的品牌,豐田的確非常強悍。
在這個新能源車型遍布市場的年代里。如果你要選擇購買一輛如同Model3一樣的豪華電車去節(jié)省開支,提升駕駛樂趣,再或是享受自動駕駛的樂趣,我的建議是轉而考慮一下它的平價替代品:混動車型。
你得搞明白一件事,買一輛車,你或許并不會拉它下賽道體驗極限沖刺,但是你一定不會希望常常因為無關痛癢的小故障進出維修廠,更不希望其在寒冷的冬天里因為虛續(xù)航原因半路趴窩,在炎熱的夏天里當街自燃。
個人認為,這才是廣汽豐田全新?lián)Q代雷凌雙擎最大的亮點:能夠做到輕輕松松帶你出去,再輕輕松松帶你回來。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jīng)網(wǎng).復制必究 聯(lián)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